首页 >> 青冈

朔州推进粮改饲面积662万亩农民有了增收新钱袋大穗薹草

2022-07-20 16:39:17 朔州    

朔州推进“粮改饲”面积66.2万亩 农民有了增收新钱袋

原标题:山西朔州探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改饲,怎么改?

图为机收青贮玉米的场景。肖 利摄

拿粮食当草卖?疯了?两年前山阴县八里庄村赵占全听到这个消息,头摇得像拨浪鼓。

如今他的态度却180度大转弯:还是当饲草卖好!一亩能产三吨半青贮料,比卖玉米多挣400多块钱。

变化源于一场变革。

山西朔州地处雁门关外,是北方农牧交错区,也是国际公认的草牧业黄金产业带。这里畜牧业发达,却长期缺少优质饲草;粮食连年丰收,又面临增产难增收窘境。如何解决草畜两张皮问题?2015年朔州被确定为全国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市,拉开了粮改饲的序幕。

转方式、调结构,短短两年时间,朔州推进粮改饲面积66.2万亩,增长3倍,占到全市耕地的13%。草牧业快速发展,让牛羊吃上新鲜草罐头,让农民有了增收新钱袋。

1.求解调产难

以畜定草,算好种养两笔账;政府引导不干预,种啥品种牛羊说了算

不种玉米种什么?这两年玉米价格下跌,让许多朔州农民伤起了脑筋。

按理说,全市奶牛存栏18.5万头,羊饲养量585万头,从种粮食到种饲料,还不是顺理成章?

调产并不容易。不少农民有顾虑:种饲草赚不赚钱?种啥品种好?牛场收不收?企业也担心:本地草质量行不行?价钱贵不贵?

刚开始,推广意见也不统一。市农委副主任兰世和坦言,有人提出按专家推荐的品种推,有人提出要大规模推、统一品种推。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粮改饲’一定要以畜定草、草畜平衡,让改种的饲草有人收、有市场,让农民和企业都有账算。朔州市委书记王安庞说。

政府不干预,给补贴、做示范、搞培训,把决策权交给市场。山阴县在北王庄村种下150亩示范田,选择26个品种试验对比,组织一批批养殖企业、合作社、农民观摩学习。

真金白银最有吸引力。

企业围着效益转。青贮玉米新鲜营养,是奶牛最好的口粮。沃润源农牧公司董事长白继成说,一头牛每天喂25公斤青贮,能多产3公斤奶,乳蛋白含量也高一级,比过去玉米、秸秆分开喂强多了。一年下来,奶牛单产能达8吨,增收近2000元。

农民跟着市场转。山阴县薛圐圙村农民王成运,今年将20亩地全种上了青贮玉米,我没选专家的推荐品种,一个个牛场挨着问,牛爱吃啥我种啥。他算了笔账:青贮玉米连棒带秆一起收,亩产3.5吨—4吨,每吨收购价310元,一亩至少卖1000元,而卖玉米顶多700元。另外,牛场上门收割,农民省去了机收、脱粒、晾晒等环节。一增一省,一亩多挣出三四百元。

朔城区滋润村农民选择种苜蓿。村里的助农合作社理事长张成厚说:我们这里盐碱地多,种地不打粮,而种苜蓿一亩补贴500元,一次下种能收6年。今年春播前,合作社种了600亩苜蓿,到年底,平均亩产干草1000斤,每斤卖了1块钱,高于玉米收益。老张看好牧草前景:明年到盛产期,亩产还能翻一番!

以畜定草调结构,粮改饲按下快进键。全市80%以上的养殖场与农户签了协议,通过利益紧密联结,发展青贮玉米39万亩、苜蓿12万亩,在山区种燕麦草12.6万亩。饲草料就地转化,让粮变肉草变乳,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2.求解收贮难

政策精准发力,补装备短板,突破关键技术,让牛羊都吃上本地草

调产只是第一步,收贮难是粮改饲的又一瓶颈。

专家分析,一是收获难。饲草收割要抢时间,适合的大机械一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普通农户根本吃不消。二是贮藏难。饲草封压、发酵技术有门槛,操作不当会变质。

朔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志宏说:政府之手不越位也不能缺位,扶持政策要精准发力,化解‘粮改饲’的关键难题。

针对收获难,一手加快机制创新,培育生产性服务组织,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手加大补贴力度,将大型专用农机纳入补贴范围。

在八里庄村田间,崭新的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一棵棵秸秆连同玉米穗被喂入割台,切碎、揉搓,瞬间抛入料仓,短短6分钟,1亩地就收得干净利落。有合作社统一机收,我家30亩地一点不发愁。赵占全说,收青贮也就10多天时间,晚了营养流失,就卖不上好价钱。

两年时间,全市新增青贮玉米联合收割机100台,日收割能力达到4万亩,青贮玉米全部实现了机收;新建苜蓿加工企业5家、燕麦草加工企业3家,牧草收晾打拾运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完善,形成年加工6万吨干草的生产能力,补上了收获短板。

针对贮藏难,朔州邀请知名专家走进养殖园区,现场指导青贮技术,怎么压窖,如何封窖,摸索出适宜当地的技术。

山阴县,有73家奶牛场掌握了全株玉米青贮技术。在顺友牧场青贮窖旁,一名工人向记者讲起秘诀:玉米粒要破成四到六瓣,秸秆不超过6厘米长,在窖中压实,加入微生物发酵,一个月左右就能制成饲料。

一道难题刚解决,新问题又涌出来:进口机械能不能给补贴?玉米青贮能否有扶持?牧草烘干设备有没有新技术?……

攻坚克难,草产业逐步迈上良性发展轨道。据测算,到2017年试点期末,朔州可形成年青贮玉米150万吨、燕麦干草20万吨、苜蓿干草20万吨的加工能力。到时我们的牛羊,就都能吃上本地草了。刘志宏说。

3.求解环保难

算清生态账,实现草畜平衡;一头奶牛,八吨青贮草,十吨粪还田

看好朔州的草业资源,伊利、蒙牛来了,新西兰的恒天然来了,当地龙头也在壮大,但养殖污染一直是发展难题,如何破解?

朔州坚持农牧结合、循环发展,让田里长饲料,粪便做肥料,以牧肥田,打造草牧业生态产业链。

一头奶牛,八吨青贮草,十吨粪还田,应县中曹山村赵广贤尝到循环农业实惠,用上有机肥,玉米籽粒饱,秸秆壮,病虫害都少了。在应县,启高有机肥厂,年处理干粪20万吨,生产有机肥5万吨。

山阴县佳联奶牛公司,用牛羊粪便改造盐碱地,让不毛之地苜蓿亩产达到0.7吨,土壤有机质从0.3%提高到0.7%;怀仁县犇康牧业,让2000亩沙化土地重焕生机,青贮玉米亩产由1.5吨提高到4吨。

生态养殖减污明显。全市建成71个生态畜牧园,建成6家有机肥企业,形成饲草—养殖—有机肥还田循环产业链,年消化粪污150万吨,生产有机肥近30万吨,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也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生态优先推动转型。怀仁县南小寨村,过去家家户户养羊,地越啃越光,致富的却没几个。从散养到现代化舍养,金艺羔羊合作社带动140名村民改良种、转方式,理事长武雄介绍:园区年出栏8万只羊,社员户均收入10万元。从养殖到深加工,瑞誉畜产品公司干起了羊绒加工,一床羊绒被子,在市场卖到1900元。

算清生态账,朔州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种养结合、为养而种,建设全国生态畜牧基地。力争到2017年,全市实施100万亩粮改草,改良100万亩天然草场,草业产值达到15亿元;推动标准化健康养殖,奶牛年存栏20万头,出栏羊400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60亿元,构建草牧业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逐步实现草畜平衡。本报记者 胡 健 赵永平

北京儿研所电话

解放军306医院

北京胃肠医院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痘痘的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