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峨山碗蕨

安徽整治小农水须打持久战冷蒿

2022-09-15 11:45:56

安徽:整治“小农水”须打持久战

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加快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步伐,着力畅通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由于过去管养不力、投入有限,小农水治理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改造小农水告别望天收

要不是这些小农水工程发挥作用,我们村里地不可能有这么高的产量,更谈不上旱涝保收。你看,这些小麦现在长势多好……涡阳县城东街道刘旮旯村的村民刘保华谈起今年的小麦长势很是兴奋。

刘保华今年60岁,是种地的老把式。他告诉记者,自己家十几亩地能连年丰收,关键还是村里的小农水工程立了大功,特别是村里那十几座电灌站,那才是村民丰产丰收的根本保证。去年皖北大旱,涡阳旱情严重,但他家12亩玉米亩产超过1300斤。

刘旮旯村的电灌站建于上世纪80年代,曾经年久失修、老化严重,难以发挥排灌功能。为了让这些电灌继续发挥作用,县水务部门先后两次投资近10万元,对该村10座电灌站进行修复,使这些电灌站再次焕发了活力。

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涡阳县积极推进小水闸、小泵站、塘坝、河沟、机电井、末级渠系等8类小型水利工程的改造提升,截至2015年底,该县共新打机井8793眼、维修机井4817眼,扩挖塘坝1090面,整治沟河555条,更新改造小型泵站726千瓦,加固小型水闸31座、新建小型水闸17座,末级渠系改造31万亩,水利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根本保障。

3月15日,记着来到巢湖市黄麓镇,只见该镇一条条新修渠道蜿蜒田间,清淤扩容的山塘波光粼粼。据村民介绍,该镇九疃村九疃大塘是当地最大的当家塘,承担周边几个村民组的农田灌溉、人畜饮水。过去因多年未维修过,塘内淤泥很多,当家塘灌溉功能丧失,村民一直期盼清淤、整治这口当家塘。

巢湖市水务局李存波局长告诉记者,针对村民的呼声,2015年,巢湖市结合新农村建设,利用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项目对该塘进行了扩挖整治,修建了进出水涵闸及溢洪道,并在大塘南侧修建了木栈道,对塘埂进行了绿化美化,改造后的大塘既解决了村民用水困难,也解决了下游近600亩农田的灌溉难题。

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韦金宝告诉记者,2014年,我省将小农水纳入民生工程,不断加大投入。去年全省新增供水能力2.9亿立方米,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678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299万亩,实现新增旱涝保收农田12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116万亩,逐步解决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毛细血管多 畅通须攻坚

3月16日,天气晴好,记者来到庐江县泥河镇天井圩中心沟,由于本月初才竣工,河水显得格外清澈,沟渠两旁的杂草杂树都被清理。 没疏浚前,这条河杂草丛生,河里垃圾遍地,加上淤泥堵塞,灌溉排涝能力非常弱。 村书记夏维仓对记者说,中心沟位于天井万亩大圩内,总长3000多米,去年改造提升工程投资16.79万元,完成土石方2.8万立方米。

庐江县水务局长盛安告诉记者,泥河镇是个农业大镇,有山有圩,其中耕地面积8.9万亩,但水利条件十分薄弱,易涝易旱。过去,每年5月份防汛期间,我们就组织人力日夜看护,以防圩堤溃破。但由于点多面广,人手不足,有时顾得了这头就顾不得那头。该镇水利站站长汪和义接着说。

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韦金宝告诉记者,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不解决,农业就难以旱涝保收。我省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年久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一些地方沟渠、河道、当家塘等淤塞严重,导致堤比渠宽、泥比水厚,灌溉用水无法快速到达农田,经常是库里水汪汪、田里闹水荒。小农水治理需打持久战,由于工程点多面广、覆盖面广,且投入有限,所以各地应按照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分步整修、分片治理。

涡阳县水务局张本连对记者说,该县85条大沟中,还有50多条大沟没治理,还有一万多眼机井的缺口,农田灌排系统毁坏较严重,有些水利工程建成后,有人用无人管,有人管又无钱养,小农水工程使用寿命短,这些问题都是制约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硬伤。

省有关水利专家告诉记者,安徽省农村水利建设仍处于爬坡阶段,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管护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目前,农村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仍较薄弱。首先,由于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间久、建设标准低,工程严重老化,有的甚至已丧失功能;此外,小农水建设、管养机制还不健全,大部分农村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尚未形成一套良性运行管理机制,农田水利的投入补偿机制未形成。三是农村小型水利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各级财政补助标准又偏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管护任务依然艰巨。所以,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必须打持久战。

投入多元化 创新建管养

据统计,2015年,安徽省三级财政投入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资金达48.9亿元。通过先干后补、考核奖补带动,支持村集体、种粮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建设和管理,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群众筹资投入水利建设和管护,吸纳群众及社会资金投入18.8亿元。

霍山县宏源河道养护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通过公开招标,参与该县境内幽芳河、高庙河、新天河等近20公里的河道管理养护工程,这也是该县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物业化养护的一个样板。该公司负责人汪立宏告诉记者:县里要求我们严格按照标准对河道进行日常养护,基本上要做到三无:无非法开垦、无垃圾污水排放、无违章建筑等,同时要及时清理堤岸杂草,防止滑坡、崩塌,保证水利设施正常运营。 霍山县水务局负责工程管护的吴艳拿出每月考核记录表对记者说:我们会定期和随机对管护地段进行考核查验,考核成绩作为当年养护资金发放的标准。

霍山县水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切实做好水利工程管护,县里设立八小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专项经费,每年安排20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各乡镇也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管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专门委托专业化维修养护公司落实管护责任,通过建立包点到户式的物业化管护机制,为全县小型水利工程构建了一张健康维护网。

省水利厅农水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安徽省将进一步深化小农水管理体制改革。今年将先后出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评估验收办法》、《乡镇水利站达标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管护责任机制、经费筹措机制、监督考核机制等,推动全省小农水建设和养护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新闻链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2013年出台了 《安徽省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规划 (2013年-2017年)》,大力实施5588行动计划,提出要用5年时间,通过5项改革措施,推进全省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塘坝、河沟、机电井、末级渠系等8类小型水利工程的改造提升,使现有小型水利工程除涝灌溉能力得到有效发挥,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80%以上。 2014年,安徽省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纳入民生工程,2015年出台了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加快实施水利安徽战略,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环节为突破口,以江淮分水岭和皖北地区为重点,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旱涝兼治,加快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步伐,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京山县永强粮油发展有限公司

宜黄县众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达里巴乡马木村晏丰米业

湖州兴浩电炉制造有限公司

萍乡市世洪铝合金铸造厂

邳州市威龙塑料制品厂

常州市捷联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玻璃分公司

临高方萍兴顺渔业开发有限公司

南通市港闸区市政工程公司开发区分公司

古交市友兰建材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